在中国人的思维里,人与木的情感与生俱来。业界普遍认为,西方建筑是石文化,而中国建筑是典型的木文化。从雕花长廊到斗拱结构,从木质房梁到大殿立柱, 家具也从与建筑的和谐共生中找到灵感——使用天然木材、采用榫卯结构、木头的天然肌理,成为最好的修饰,这都为日后红木家具的出现和流行奠定了基础。
在古人的意识中,家具与建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。从古至今,中国传统家具的用材几乎都以木材为原料。木材体质坚实,而且经济合理,且与建筑的造物观念基本一致。
在汉代《三礼图》中,就将建筑和家具作为封建王朝的一种基本体制。而到了明清时期,来自南洋的优质硬木出现,红木家具初次在历史上亮相,黄花梨便首先受 到了文人的赏识。宋代以后,中国人的起居方式完成了席地坐转向垂足坐的过程,在此基础上流行的明式家具是随着明代江南书房建设而流行起来的,也是从书房中 走出来的文人家具。以“木中之王”紫檀为例,因其质地如缎似玉、色泽耀眼逼人、沉穆典雅而一直深受皇宫及达官贵人的喜爱。
对于红木家具而言,其木材的特性,决定了整件家具的气质;正因为世人先注重“表面功夫”,才将不同的材质赋予不同的意义和才情。红木之于人的情感,始于木之于人的情感;不管收藏家、学者、行业人,对于古典红木家具的情感,都首先来自于对木材最感性的认识和感动。